作者:鴻海環保 時間:2018-01-15 09:53 閱讀:
環境保護部評選出本周的每周一星(2017年12月29日-2018年1月4日):第19輪第11督查組,由山東省濟寧市派出的嘉祥縣環境保護局趙志月、金鄉縣環境保護局王猛、濟寧市環境監察支隊段堯、任城區環境監察大隊陶乃兵、汶上縣環境監察大隊邵為庫、兗州區環境監察大隊溫磊、魚臺縣環境監察大隊王平安、梁山縣環境監察大隊潘琛等8名同志共同組成,對山西省太原市開展駐點督查。
他們抵達太原之后,積極與第18輪督查組對接,迅速進入工作狀態,統籌安排時間,以錯峰生產、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為督查重點,確保本周督查工作取得實效。
一、明確重點,靈活應對
他們首先和當地環保部門加強溝通聯系、多次研究分析,詳細了解了太原市的企業分布、規劃、環保政策的執行情況等信息,深入研究了《2017-2018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方案》、太原市采暖季錯峰生產方案和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工作方案,明確督查執法工作目標、重點督查內容,細化了督查組的工作方式。
他們每天晚上召開碰頭會,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工作思路,比如:清徐縣企業多集中在村鎮,他們就聯系鄉鎮環保所多向企業傳授環保法律知識;綜改區為新增區,環保隊伍建設不完善,他們就投入較大力度重點督查,督促環保先行;杏花嶺區人口密集,涉及很多民生拆遷工程,他們就重點檢查工地,督促進一步采取防揚塵措施,同時,到居委會告知相關部門落實禁止露天焚燒垃圾等要求。
二、“望聞問切”,從“巧”上做文章
第19輪第11督查組年輕力量充足,充分發揮了自己愛動腦筋、善于觀察的特長,利用發散思維、逆向思維、換位思考種種思維方式,巧妙地發現問題,手段多樣、方式新穎靈活地發現問題。他們通過以下細節,發現企業生產痕跡,如看痕跡:操作臺面上的新鮮手印、門衛監控錄像;聞氣味:汽油柴油車發動產生的氣味、機械運轉激起的塵土味。感溫度:機械發動機溫度、車間與外界溫差等等。這些都是督查組成員總結的“巧勁兒”,用“巧勁兒”發現了許多蛛絲馬跡,發現了一些隱藏的問題。
三、加減乘除,從“實”上抓實效
做好“減法”“除法”,就是要減少無用功,把時間和精力花在刀刃上,從“實”上抓實效。這就督促他們每天晚上都要召開座談會,制定詳細的第二天工作計劃,準備好需要的資料,了解目的地的情況。只有這樣,才能體現出督查活動的意義。
做好“加法”“乘法”,就是讓這次督查活動成為不同省市環保工作者交流互動的平臺,大家相互學習相互幫助,起到“1+1>2”的作用。就是讓這次督查活動的意義無限放大,把壓力進行層層傳遞,傳到基層、傳到企業。
2017年12月29日-2018年1月4日,他們下沉至太原市的小店區、杏花嶺區、尖草坪區、萬柏林區、晉源區、古交市、迎澤區、清徐縣、婁煩縣、陽曲縣、綜改區、不銹鋼產業園等12個縣(市、區),檢查重污染天氣響應落實情況、錯峰生產落實情況等任務清單250個點位,綜合排名本周第一名,有效地促進了相關縣(市、區)工作的開展,圓滿地完成了本周的強化督查工作任務。
——轉自《中國環保部官網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