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admin 時間:2020-06-03 15:20 閱讀:
初夏時節的清涼江,一池碧水晶瑩剔透、清澈見底,與藍天、綠樹、飛鳥相映成趣。
“現在河道治理得好,不僅風沙沒有了,河水也干凈了,河岸邊種上了果樹。地里沒活的時候我喜歡來這里走走,呼吸新鮮空氣,心里敞亮。”清河縣連莊鎮東野莊村村民劉玉寶笑著說。
水,生命之源。推進水質不斷變清,邢襄大地水環境污染治理的腳步,一刻也不曾停歇。
今年以來,我市堅持以水質持續改善為目標,以強化治理為手段,以落實責任為保障,實行水污染防治工作項目化推進,圍繞8個國省考斷面,實施一點一策,精準施治,在重點河段安裝視頻監控267個,嚴防向河流傾倒污染物;推進61家城鎮、園區和直排外環境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,針對30個主要入河排污口開展水質提升行動,實施水污染防治重點治理項目,努力鋪就“綠滿邢襄、水潤古城”的生態底色。
2020年1—3月份,我市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Ⅴ類,完成了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國省考斷面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”的目標,特別是3月份,我市地表水環境質量在全省排名第一。
一串串量化的成績,見證著邢臺人治水的努力。經過了洗禮,我市生態文明逐步邁向了新的高度,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藍圖正成為現實。
加強河道治理
——多措并舉推進河流水質不斷提升
穿城而過的牛尾河是任縣的“母親河”。當下時節,行走在牛尾河沿岸,花盛草茂、游人絡繹不絕。
然而,此番美景來之不易。由于氣候因素,加之河道垃圾、河底淤泥,水體污染,牛尾河的河水曾一度達到劣Ⅴ類水質。
“小時候,牛尾河里的水還是清澈見底的,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,記憶中那時的牛尾河水就變得又黑又臭了,‘母親河’成了另一個‘龍須溝’。”任縣吉莊村村民張江田說,沒想到又看到牛尾河水越來越清了。
變化總在悄然間。任縣近年來全面落實河長制,從總河長向下延伸,逐級落實黨政負責人擔任各級河長,構建縣鄉村三級河長體系,壓實水質保護工作責任。
不僅如此,任縣還提出了“水岸同治”的理念,從解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入手,統籌河內、岸上協調治理,優先將沿河村莊納入城鄉環衛一體化處置范圍,并配備河道保潔員,按照“村收集、鄉監管、企轉運、縣處理”的四位一體運作模式,徹底解決垃圾入河問題。
“不僅是牛尾河,現如今,汪洋溝、清涼江等河道治理成效明顯,水環境質量大幅提升。”市生態環境局水污染防治科長宋海申介紹說,為推進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市生態環境部門對全市地表河流進行精準指導施策,在牛尾河、滏陽河、汪洋溝等8條河流的考核斷面、河流交匯口、重點入河排污口、重點過村段河道、沿岸工業企業等位置安裝了43個河流預警監測站,建立“河流監測預警平臺”,實時監測重點河流水質變化情況,分段定位,消除污染隱患,并在重點河段安裝視頻監控267個,有效防止了向河流傾倒污染物的情況發生。
一方面精準施策,另一方面嚴格執法監管。今年以來,我市不斷加強環境執法監管,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,通過交叉執法、異地執法、巡回執法、突擊檢查等方式,依法嚴肅查處偷排偷放、數據造假、屢查屢犯的企業和排污單位,對涉嫌犯罪的人員,依法移送司法機關,并及時向社會公布違法企業及其法人和主要責任人名單、違法事實和處罰措施等信息。“與此同時,我們還不斷加強與公安、檢察等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,依法依規對違法排污單位及相關人員實施聯合懲戒;對存在違法違規排放廢水行為的工業集聚區,加大執法檢查頻次和企業抽查比例。”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姚永有說。
“下一步,我們將繼續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及水質提標行動,對非法入河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締。”宋海申說,按照《河北省碧水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》要求,我市將對主要入河排污口,通過開展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或在入河口上游建設人工濕地、氧化塘等生態凈化工程等有效措施,進一步降低污染負荷,確保主要入河排污口水質達到Ⅳ類標準。
強化基礎設施建設
——從根本上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
污水處理廠一定是臭氣熏天、令人掩鼻?不見得。
近日,記者走進清河縣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,廠區樹木成蔭、鮮花盛開,一路芬芳。記者看到,一期、二期兩條污水處理系統正有條不紊地運行著,渾濁的污水經過進水預處理、生物處理等多個程序后,匯集到出水渠的水已經變得清澈透明。
“清河縣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于2010年投產,日處理污水2萬噸。”污水處理廠負責人田春光介紹說,但隨著園區企業數量不斷增加,對污水處理要求不斷提升,2019年12月,污水處理廠二期改擴建工程項目正式竣工驗收。“按照設計,我們現在能日處理污水4萬噸,滿足園區內所有企業污水處理要求。”
“水污染治理‘既要剛性治表、又要系統治本’,既要考慮當前,又得兼顧長遠。”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、副局長田朝暉說,這就要求我們圍繞提升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、源頭污染防治、河流排污口治理等,進一步強化措施,嚴格管控,從根本上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。
根據今年工作安排,我市將加快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。按照《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》和《邢臺市碧水保衛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》要求,2020年底前,全部完成城鎮、經濟開發區、高新技術區、直排入河工業企業的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,達到河北省污水處理地方排放標準限值,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20家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或達到省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。
在提升污水處理能力的同時,我市還將開展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,加大超標排放整治力度,嚴防污水處理設施閑置、停運,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依法查處,一律停產整治。“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,由所在地政府依法責令限期關閉。依法嚴肅查處偷排偷放、數據造假、屢查屢犯的企業,對企業超標現象普遍、超標企業集中的縣(市、區)采取掛牌督辦、公開約談、區域限批等措施。”田朝暉說。
此外,我市還將加強工業集聚區管理,完善工業園區配套污水管網,推進“清污分流、雨污分流”,實現園區內工業企業廢水統一收集、集中處理,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穩定達標運行。指導督促重點流域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制定計劃,加快實施提標改造工程,積極推進工業園區“一園一檔”“一企一冊”環保管理制度建設,不斷規范完善園區水環境管理臺賬。
推進生活污水治理
——持續釋放人居環境改善紅利
“現在洗澡、上廁所可方便了!”邢臺縣董家溝村的董伏生告訴記者,“自己再也不用搬個凳子走來走去了。街道干凈整潔,花香陣陣,心里真舒坦!”董伏生腿有殘疾,行動不便,自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進以來,董家溝村家家戶戶安裝了可以沖水的戶廁,大大便利了村民的生活。
記者在邢臺縣會寧鎮了解到,該鎮通過調研走訪,外出學習等舉措,結合實際,研究確定了“污水管網促振興,分批分期全覆蓋”的工作思路,逐步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步伐。截至目前,會寧鎮已完成董家溝、大夫莊(金玉河南)、東沙窩、會寧、東良舍、武支江(環村)、畢支江、霍樓、北尚汪、西羊村、東羊村等11個村污水管網鋪設和污水處理站建設。
“邢臺縣根據各村的人口數量、地形地貌、人均用水量、污水排放方式等具體情況,結合村莊航拍圖,量身定制出不同的治理方案,做到一村一策、一村一治、一村一量、一村一價。”邢臺縣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,通過污水管網建設,徹底改變了以前農村污水橫流,臭氣熏天、蚊蟲滿天飛的現狀,實現了雨污分流,加速了農村改廁的速度,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與保護飲用水源相結合,有效削減農村生活污水直排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,從整體上提高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。
據悉,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、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,我市積極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,主要采取三種治理模式:一是接入城市管網,即距離縣城較近的村莊,適合鋪設管網接入城市污水處理站;二是建設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,即連片村莊居住人口較多、收水多、經濟富裕的村莊,適合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;三是分散式治理模式,即偏遠村莊且規模小、人口少、采取與農村改廁相結合,黑水和灰水分開治理模式。
截至目前,全市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莊110個,累計完成1310個,完成率81.9%;完成農村生活污水管控村莊1130個,累計完成2630個,完成率71.1%。
“總體來看,我市水環境污染防治仍然任重而道遠。”田朝暉說,在今后的工作中,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將繼續以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核心,以流域分區管理體系為基礎,加強空間管控;堅持污染減排與環境擴容兩手發力,加快工業、農業、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整治;統籌飲用水、工業和生活污水、黑臭水體、河流湖庫水體治理,持續深化水生態環境保護,確保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。
轉自:邢臺日報 本報記者武健通訊員 賈如琢宋杰 張雅雯